bc体育平台
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
一、 演练主题
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。
二、 演练的目的意义
通过本次演练提升学校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,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能力,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地震应急行为习惯。
三、 演练科目
本次演练共两个科目:1.地震避险;2.震后疏散。
四、 演练场景设置
本次演练设定为上课时间发生有感地震,相继进行师生地震避险和紧急疏散演练。
五、 演练时间和地点
时间安排:2017年9月30日(周五)早晨6:40.
地点安排:校内。师生在教室或办公室内进行地震避险,然后疏散至操场进行集结。
六、 参与演练人员
全体师生。
七、 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
应急疏散演练指挥部
总指挥:郑宇明
副总指挥(现场总指挥):潘 敏、谢 渊、崔 恩、偰维国
成员:全体行政人员、全体班主任
职责:1.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;2.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,领导小组成员按其分管或负责部门的职能、职责各负其责;3.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(避险场所)、疏散通道;明确应急疏散信号方式;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的流程和纪律。
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小组
1) 组织协调组
组长:潘 敏
成员:董 平 傅君明 史文俊
职责:1.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;2.做好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;3.做好校内信息的上传下达,负责对外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等;4.负责科学编制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、班级应急疏散路线方案等。张贴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;5.组织开展疏散演练质量自评工作;6.负责演练的考评和总结工作。
2) 宣传报道组
组长: 钱新华
成员: 朱信明 金萍 陈晨
职责:1.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;2.负责演练的摄影、计时、记录等。
3) 疏散引导组
组长: 杨江红
成员:杨江红 汤爱平 周优丽 胡春雨 罗梦瑶 孙 权 崔金华 狄海军 赵 琳 史文婷 钱海春 时志华 蒋岭玲 曹福平 周 悦 彭国强 杨鸣宇 芮德新 封 瑾 何旭映 薛宁华 江金保 唐利军 张特元 赵军强 李 军 张学瑞 张忠平 杨 磊 傅君明 张贝贝 吴春跃 钱新华 潘盈明 刘峰 刘福根 孙宇红 金勇 蔡亚军 陈惠萍 潘长新
安全岗人员:见附件三。
职责:1.组织、引导师生进行安全有序地疏散;2.及时扶助摔倒及受伤师生;3.及时报告疏散过程中的重大险情;4.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。
4) 抢险救护组
组长: 姜玉兰
成员: 沈旭凤 钱 平 陈和祥
职责:1.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校内自救互救,抢救遇险师生,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、档案等;2.如发生意外事故,负责将受伤师生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,并拨打120联系急救中心;3.检查师生身心状况,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,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。
5) 后勤保障组
组长: 蔡亚军
成员: 刘 峰 潘长新 姚爱华
职责:1.制作、准备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标识;2.布设演练场地:对集结场地进行区域划分和标示;3.负责治安及警戒工作,维护演练秩序,保障演练安全;4.负责通讯、广播、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器材的准备;5.负责演练信号音源的采集与发布;6.演练结束后检查、恢复学校水电、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。
八、 演练准备工作的安排
演练工作组会议:2017年9月25日15:50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全体工作组成员会议。
全体演练工作人员(应急救援人员、班主任、安全岗人员)会议:2017年9月27日16:10点在学术厅召开全体演练工作人员会议。
各班班会安排:2017年9月28日16:30各班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,对学生进行演练相关培训。
准备工作检查:2017年9月29日进行准备工作检查。
九、 应急疏散路线安排
疏散路线安排,见附件二。
集结地为操。蚍峙见附件四。
十、 演练的程序及内容
演练准备:2017年9月30日6:40,1)指挥部、各工作组人员到各自岗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最后检查。2)安全岗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岗位置,并对所属责任路段进行最后检查,发现疏散通道被堵塞或占用、安全门上锁或堵塞、地面湿滑等情况要及时排除。3)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身体情况问询检查。4)抢险救护组负责对教师问询检查。
避险演练:2017年9月30日6:50,1)现场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;广播施放警报声长鸣60秒,循环播放,同时进行现场总指挥人工播报“现在地震来袭,实施紧急避险”(反复)。2)听到信号后,在教室(含音乐教室、美术教室、计算机室、阅览室等)的教师迅速发出“现在地震来袭,实施紧急避险”的指令。师生优先选择课桌(实验台)下方进行避险。避险空间不足则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,在课桌(椅)旁下蹲避险。3)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、电源、气源等,处理好易燃、易爆物品等。4)其间教师最好能打开房门,师生力争在10秒内进入避险状态。避险演练时间90-120秒。
疏散演练:2017年9月30日6:52,1)广播施放警报声与每分钟60次节拍音合成声,长鸣60秒,停30秒,循环播放,同时现场总指挥发布人工指令“紧急避险结束,全校师生立即向操场疏散”(反复)。2)在课堂的任课老师立即发出指令:“大家分别从前后门疏散,面向疏散方向成两路纵队集合”。教师在确认无人遗留后最后离开教室。3)老师迅速到达队列前方,带领本班队伍疏散。4)到达集结区域,每班按4路纵队蹲下,班主任及时清点并上报本班人员情况(填写报告表,附件五:集结人员报告统计表)。
十一、 演练的要求
楼梯间只允许同时通过两路纵队,其中靠墙一路通过时用手扶墙,靠栏杆一路手扶栏杆,方便上行的救援人员通过。
疏散演练师生应严格遵守七个不准:不准嬉笑、不准推拉、不准滞留、不准超速、不准超越(特别是班与班之间)、不准蹲下、不准逆行。
须使用书包(限量3-4本书本)保护头部。通过烟尘区域时,须使用毛巾或衣物等织物保护口鼻。
十二、 意外情况处置
演练引导老师或安全岗人员发现师生摔倒、受伤等情况,立即发出“停止前进”的指令,情况允许时可发出“向后转”的指令。
演练引导老师和就近安全岗老师进行简要商量评估,视情况进行处置:
1) 发生个别人员摔倒或受轻伤,及时扶持后让其随队疏散到集结地点后再行处置;
2) 发生多人摔倒或有人员严重受伤,由一人控制现。硪蝗肆⒓聪指挥部报告。
指挥部根据情况迅速派出抢险救援组及校医到场处置。
若情况严重,总指挥的应对程序为:
1) 及时停止演练。现场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发出指令:“全体注意,停止前进,向后转,目标各班教室,前进。”。
2) 全力进行伤员救治。组织抢险救援组进行积极救治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。
3) 视情况决定是否上报上级相关部门。
到达集结区域,班主任清点本班人员情况,发现有受伤人员或心理状况不稳定的人员,及时向抢险救护组报告;情况严重时,抢险救护组向现场总指挥报告,现场总指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送医。
十三、 总结工作安排
2017年9月30日7:15,总指挥进行现场点评。
2017年10月8日前,组织协调组做出总结报告。
2017年10月9日前,所有演练资料交档案室归档。
十四、 附件
附件一:学校总平面分析
1)学校危险源辨析、疏散干道总平面图
附件二:疏散路线 1)各班级应急疏散路线分配表
各班级应急疏散路线、出发时间、集结地区域分配表
班级 | 出发 批次 | 疏散楼道 | 疏散 路段 | 备用疏 散楼道 | 备用疏 散路段 | 集结 区域 | 班级 | 出发 批次 | 疏散楼道 | 疏散 路段 | 备用疏 散楼道 | 备用疏 散路段 | 集结 区域 |
1.1班 | 第一批 |
| 6号 |
| 4号 | 1-1 | 2.6班 | 第二批 | 4号 | 1号 | 2号 | 7号 | 2-6 |
1.2班 | 第一批 |
| 1号 |
| 4号 | 1-2 | 2.7班 | 第二批 | 3号 | 7号 | 2号 | 4号 | 2-7 |
1.3班 | 第一批 |
| 1号 |
| 4号 | 1-3 | 2.8班 | 第二批 | 2号 | 7号 | 3号 | 4号 | 2-8 |
1.4班 | 第一批 |
| 1号 |
| 4号 | 1-4 | 2.9班 | 第三批 | 3号 | 7号 | 2号 | 4号 | 2-9 |
1.5班 | 第一批 |
| 7号 |
| 4号 | 1-5 | 2.10班 | 第三批 | 2号 | 7号 | 3号 | 4号 | 2-10 |
1.6班 | 第一批 |
| 7号 |
| 4号 | 1-6 | 2.11班 | 第三批 | 3号 | 7号 | 2号 | 4号 | 2-11 |
1.7班 | 第一批 |
| 7号 |
| 4号 | 1-7 | 3.1班 | 第二批 | 5号 | 4号 | 6号 | 8号 | 3-1 |
1.8班 | 第一批 | 1号 | 6号 |
| 4号 | 1-8 | 3.2班 | 第一批 |
| 8号1号 |
| 4号 | 3-2 |
1.9班 | 第一批 | 1号 | 6号 |
| 4号 | 1-9 | 3.3班 | 第一批 |
| 8号1号 |
| 4号 | 3-3 |
1.10班 | 第二批 | 1号 | 6号 |
| 4号 | 1-10 | 3.4班 | 第二批 | 6号 | 8号 | 5号 | 4号 | 3-4 |
1.11班 | 第二批 | 1号 | 6号 |
| 4号 | 1-11 | 3.5班 | 第二批 | 6号 | 8号 | 5号 | 4号 | 3-5 |
2.1班 | 第二批 | 3号 | 7号2号 | 4号 | 5号 | 2-1 | 3.6班 | 第三批 | 6号 | 8号 | 5号 | 4号 | 3-6 |
2.2班 | 第二批 | 4号 | 1号 | 3号 | 4号 | 2-2 | 3.7班 | 第三批 | 6号 | 8号 | 5号 | 4号 | 3-7 |
2.3班 | 第二批 | 4号 | 1号 | 3号 | 4号 | 2-3 | 3.8班 | 第四批 | 5号 | 4号 |
| 1号 | 3-8 |
2.4班 | 第三批 | 3号 | 7号 | 4号 | 4号1号 | 2-4 | 3.9班 | 第四批 | 5号 | 4号 |
| 1号 | 3-9 |
2.5班 | 第三批 | 3号 | 7号 | 4号 | 4号 | 2-5 | 3.10班 | 第四批 | 5号 | 4号 |
| 1号 | 3-10 |
2)2号楼一楼疏散图
3)2号楼二楼疏散图
4)2号楼三楼疏散图
5)4号楼一楼疏散图
6)4号楼二楼疏散图
7)4号楼三楼疏散图
8)4号楼四楼疏散图
9)6号楼一楼疏散图
10)6号楼二楼疏散图
11)6号楼三楼疏散图
12)3号楼一楼疏散图
13)3号楼二楼疏散图
14)3号楼三楼疏散图
15)3号楼四楼疏散图
附件三:安全岗安排
1)安全岗位置分布及人员安排表 疏散路线各楼层负责人(楼内)
楼号或部位 | 班级 | 楼梯口 | 负责人 | 楼梯口 | 负责人 |
2号楼 | 高一⑽、高一⑾ | 三楼 | 钱海春 |
|
|
高一⑻、高一⑼ | 二楼 | 狄海军 |
|
| |
总负责 | 潘 敏 | ||||
3号楼 | 高三⑻、⑼、⑽ | 四楼 | 傅君明 |
|
|
高三⑹、⑺ | 三楼西 | 张忠平 | 三楼东 | 杨 磊 | |
高三⑴、⑷、⑸ | 二楼西 | 李 军 | 二楼东 | 唐利军 | |
高一⑴、高三⑵、⑶ | 一楼西 | 赵军强 | 一楼东 | 陈惠萍 | |
总负责 | 谢 渊 | ||||
4号楼 | 高二⑾ | 四楼西 | 江金保 |
|
|
高二⑼、⑽ | 三楼西 | 何旭映 | 三楼东 | 薛宁华 | |
高二⑺、⑻ | 二楼西 | 芮德新 | 二楼东 | 封 瑾 | |
高一⑸、⑹、⑺ | 一楼西 | 孙 权 | 一楼东 | 罗梦瑶 | |
总负责 | 偰维国 | ||||
6号楼 | 高二⑷、⑸、⑹ | 三楼西 | 彭国强 | 三楼东 | 杨鸣宇 |
高二⑴、⑵、⑶ | 二楼西 | 时志华 | 二楼东 | 曹福平 | |
高一⑵、⑶、⑷ | 一楼西 | 胡春雨 | 一楼东 | 汤爱平 | |
总负责 | 崔 恩 | ||||
| 主席台 | 郑宇明、阮珊 |
|
| |
2)安全岗位置图(楼外)
附件四:操场集结区域分配
1.1 | 1.2 | 1.3 | 1.4 | 1.5 | 1.6 | 1.7 | 1.8 | 1.9 | 1.10 | 1.11 | 2.1 | 2.2 | 2.3 | 2.4 | 2.5 | 2.6 | 2.7 | 2.8 | 2.9 | 2.10 | 2.11 | 3.1 | 3.2 | 3.3 | 3.4 | 3.5 | 3.6 | 3.6 | 3.8 | 3.9 | 3.10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注:所有班级在规定区域内面对主席台成2路纵队列队。
附件五:集结人员报告统计表
集结人员报告统计表
班级 | 应到 人数 | 实到 人数 | 失联伤亡情况 | 班级 | 应到 人数 | 实到 人数 | 失联伤亡情况 | 班级 | 应到 人数 | 实到 人数 | 失联伤亡情况 |
1.1班 |
|
|
| 2.1班 |
|
|
| 3.1班 |
|
|
|
1.2班 |
|
|
| 2.2班 |
|
|
| 3.2班 |
|
|
|
1.3班 |
|
|
| 2.3班 |
|
|
| 3.3班 |
|
|
|
1.4班 |
|
|
| 2.4班 |
|
|
| 3.4班 |
|
|
|
1.5班 |
|
|
| 2.5班 |
|
|
| 3.5班 |
|
|
|
1.6班 |
|
|
| 2.6班 |
|
|
| 3.6班 |
|
|
|
1.7班 |
|
|
| 2.7班 |
|
|
| 3.7班 |
|
|
|
1.8班 |
|
|
| 2.8班 |
|
|
| 3.8班 |
|
|
|
1.9班 |
|
|
| 2.9班 |
|
|
| 3.9班 |
|
|
|
1.10班 |
|
|
| 2.10班 |
|
|
| 3.10班 |
|
|
|
1.11班 |
|
|
| 2.11班 |
|
|
|
|
|
|
|
合计 |
|
|
| 合计 |
|
|
| 合计 |
|
|
|
附件六:物资准备清单
物资准备清单
器材 | 演练指挥部 | 组织协调组 | 宣传报道组 | 疏散引导组 | 抢险救援组 | 后勤保障组 | 合计 |
胸牌 | 5个 | 3个 | 4个 | 40个 | 2个 | 2个 | 56个 |
对讲机 | 1台 | 1台 |
| 8台(6个疏散楼道各1台,2台机动) | 2台 | 1台 | 13台 |
警报播放系统 |
| 1套 |
|
|
| 避险及疏散警报音源 | 各1 |
照相机 |
|
| 1台 |
|
|
| 1台 |
监控探头或摄像机(摄像手机) |
|
| 28个探头,2台摄像机 |
|
|
| 30台 |
秒表 |
|
| 1个 |
|
|
| 1个 |
“地震演练进行中”横幅 |
|
| 2条 |
|
|
| 2条 |
口哨 |
|
|
| 个 |
|
| 个 |
手持扩音器 | 1台 | 1台 |
| 8台(6个疏散楼道各1台,2台机动) | 1台 | 1台 | 12台 |
医疗急救箱 |
|
|
|
| 1个 |
| 1个 |
灭火器 |
|
|
|
| 10具 |
| 10具 |
灭火毯 |
|
|
|
| 1条 |
| 1条 |
救援担架 |
|
|
|
| 1具 |
| 1具 |
警戒线 |
|
|
|
|
| 100米 | 100米 |
分贝仪 |
| 1台 |
|
|
|
| 1台 |